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1/12/9 10:16:3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初步建成,农村改厕稳步推进,农村建房规范有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初见成效。
吴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未来我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指引。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民生福祉,事关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并部署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经过多年接续努力,浙江省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赢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部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他曾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初步建成,农村改厕稳步推进,农村建房规范有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初见成效。
(一)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20年底,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7%。通过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各地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通过农户一次、保洁员二次、终端机器自动分拣三次的垃圾处理流程,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13.3万家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配套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基本解决了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二)厕所革命已颇具成效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调研时表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治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每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
2021年7月23日,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在湖南衡阳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农村污水工程规模小、用户分散,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技术力量薄弱,受自然、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建设和管理条件相对较差,污水治理长期存在资金困难。据统计,2015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8%,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1%。这说明,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村容村貌整体“亮起来”
2020年,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活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同时各地瞄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网等的覆盖范围和质量。通过全域美化改善整体风貌,实现从“过得去就行”到处处亮起来的转变。许多乡村凸显本土特色文化,采用净化和粉刷相结合美化村内文化墙;根据历史典故、地理标志、文化内涵等安装街巷村口标识;对年代久远的旧墙、老房则采取以净化墙面为主的办法,保留地方本色。
三、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为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督导检查,创新考评方式。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收集难、成本高等特点,根据地域、人口、地形等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工艺,做到“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设置专门补贴,逐步推进、先易后难、分批次改造。
(二)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突出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坚持村党支部牵头、党员率先垂范、基层党组织为重要工作单元,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村庄现有资源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建设项目,扎实抓好党建促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等。采取“党建+片区+监管”模式,实施卫生责任片区管理,通过村民小组划分责任片区,分设片区长和片区监督管理员的模式,相互进行监督实施日常保洁,实现工作到户,责任到人。
(三)强化队伍、严格管理,保障人居环境品质
建立完善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通报、奖惩体系,严格管理执行,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严格实施建筑、环境相关规定的管控,建立镇村巡察、县执法的巡查管控机制,由镇村每天巡察,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县综合整治执法队进行依法查处。对农村垃圾清运服务收费和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实行阳光下管理;实行评比制度,每月开展“组与组,户与户”的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先进典型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
(四)践行群众路线,激发人居环境改善活力
全方位动员群众,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宣传“建设新家园、自己说了算”理念,引导农民适当出资投劳,在管护上适量付费,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维护的热情;商议形成“村规民约”等,实行村事村管,组织村民当好“片长”“街长”,承担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卫生责任;通过充分宣传,引导村民出钱、出物、出机械,提高村民参与度;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通过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提高村民的参与感受和意愿。从而在现有的格局肌理中,不断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强化环境内在功能,提高人居生活品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 文章出处 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图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