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莹
“木材是古老的建筑材料,逐渐被混凝土和钢材取代,在‘双碳’背景下,其优势被重新发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日前在首届现代木竹结构建筑与人居产业论坛上说,鉴于建筑结构材料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考虑到木结构和钢木结构减少碳排放的潜质,我们必须考虑将木结构和钢木结构在建筑中优先使用。
论坛以“顺势筑质量新高、合力谋低碳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来自城乡建设、工业信息、国家林草等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木竹结构建筑对碳减排的作用、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最新研究与应用等进行了探讨。
为何木竹结构建筑对减碳有天然优势?
木竹结构建筑作为一种贴近大自然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应用传统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在低碳节能、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固碳储碳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下形成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惯性依赖,因地制宜推动木竹结构建筑发展对于降低碳排放,减少建筑运行能耗,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表示。
“木材具有天然的固碳特性,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最后采伐作为建材使用,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就吸收了1吨二氧化碳。树木采伐后,这些碳就储存在木材里;采伐以后重新种上小树苗,小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重新吸碳、固碳,形成良性循环。”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高颖说。
相较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木竹材料有着天然的优势。国家林草局重组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于文吉提供了一组数字:“生产1吨木质材料碳排放量约为30公斤,1吨塑料碳排放量约为560公斤,1吨水泥碳排放量为1吨多,1吨钢铁碳排放量为6吨多。”
木竹结构建筑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建材的生产过程中。相对于不可再重复利用的混凝土等建材,木竹结构建筑材料可以被多次重复利用。“随着材料、工艺、技术标准的不断优化,现代木结构建筑如果被拆除,其中材料能有组织地回用,最多能回用9次。”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介绍。
发展木竹结构建筑影响我国森林覆盖率吗?
202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提出,加大对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绿色价值链,有助于满足未来的材料需求并为发展可持续经济、增加就业机遇等提供支持,有助于绿色复苏并向碳中和经济转型。
森林进入成熟期后,树木生长速率会减缓,树木会衰老直至自然消亡,森林的碳汇能力减弱。如果采取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方式,在采伐后的林地进行补植,新生长的幼林可以重新开始吸碳过程,进入新的碳汇循环。林创中国经理李士帅说:“无论是家具、家居还是建材,都可以有效地将碳固存,使碳链进一步加长。”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接近8000万公顷,人工林加上天然林,平均1亩地1年采伐1.5亿立方米,1年可加工14亿立方米的标准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主任费本华表示,在可持续的森林管理体系下采伐森林,发展木竹结构建筑有助于同步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木竹结构建筑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针对木竹结构建筑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杨保军介绍,目前社会公众、建筑行业对木竹结构建筑建材的认知和接受度还有限,应用领域还比较窄。对于中国特色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中高层木竹结构建筑还有待深入研究。国内原材料和装配供给、人才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亟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我国在木结构建筑方面研究开发的能力储备不够,一是木材利用率偏低,二是木结构建筑在建筑当中的比例非常低,不足1%。”陈宜明说。
“双碳”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木业产业作为地区循环经济产业来定位。在地方建设木业产业园积极性高的同时,重复建设严重,对资源也造成较大浪费。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会长刘能文表示,希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优化上下游资源配置达到高质量发展。
文章出处 发展木竹结构建筑 助力建筑领域碳减排 图片出处